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快停止你的这些行为真的害娃 [复制链接]

1#

养娃来不得丝毫马虎,每个“零件”都要照顾到,保护视力、远离龋齿……可宝宝的这个器官,存在感似乎有点弱,那就是耳朵。

宝宝的耳朵脆弱得很,如果护理不当,很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听力残疾人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增加高达3万名!其中,有50%的后天耳聋残疾,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小动作,都会对宝宝的耳朵造成伤害,千万大意不得。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借此机会,咱们一起学习下关于小耳朵护理的相关知识,希望爸妈们都能有所收获哦!

##这些动作太伤耳朵,快住手!##

01经常掏耳朵

耳屎充当着耳道“门卫”的角色,阻止虫子、脏水等异物入侵,同时发挥着“消声器”的作用,防止剧烈声波损伤鼓膜等。

用棉棒或耳勺给宝宝掏耳朵,爸妈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深浅、方向,很有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正常情况下,耳屎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不必掏挖。

璟妈支招:定期检查宝宝耳朵里的清洁状况,用干净的棉球粘耳道的外部,或洗澡后用湿毛巾擦擦外耳廓就可以啦。

如果耳屎确实过多,不要自己上手,医院请医生处理。

02用力擤鼻涕

宝宝感冒流鼻涕,有的爸妈拿起纸巾,用手指捏住宝宝的鼻翼,上来就是一通猛擤。

千万别这么暴力!如果双侧鼻孔一起擤,鼻涕的出路被堵住了,很可能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炎症。

璟妈支招:在擤鼻涕时,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

03躺着喂奶

有的妈妈图省事,习惯让宝宝平躺着吃奶,这个动作其实很危险。

宝宝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呛咳或吐奶,致使奶液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中耳炎。

璟妈支招:喂奶时要有一个好体位,如斜抱、坐抱都可以,不可图省事而将孩子平放于床上。

04发声玩具

有声音的玩具要比没有声音的玩具更吸引孩子的眼球,但宝宝的听力神经6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善,超过80分贝的噪音会对宝宝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璟妈支招:尽量选择声音柔和或能够调节音量的玩具,不要离宝宝太近,并控制玩耍时长。

关于声音大小,日常普通谈话声为30~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以上仅供爸妈们参考。

05滥用药物

常见的损伤听力的药物有抗生素、解热抗炎镇痛药、抗疟药物等,由药物引起的听力损伤是难以恢复的!

抗生素

抗生素对耳内神经细胞的损害尤其巨大,稍有不慎都会导致耳聋,称为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对宝宝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解热抗炎镇痛药

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赖氨匹林等。其中水杨酸钠耳毒反应最明显,初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丧失,并可引起耳鸣、眩晕、平衡失调。

抗疟药物

如奎宁、氯喹和乙酰嘧啶等,长期大量应用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其中奎宁和氯喹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耳聋,妊娠早期危害更著,孕妇禁用。

璟妈支招:一定要在专业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以上三类药物,不可自行服用!

##耳朵进了异物?试试这样做##

在所有的耳部问题里,较为常见的是,孩子的耳朵不小心进了东西,或者飞进了小虫。别慌,这样处理就对了。

·如果是小虫子,不要乱掏!这样做反而会刺激小虫子更向里面爬。先仔细观看是什么虫子爬进了耳朵,如果是蚊虫,利用蚊虫趋光性,用手电筒照射,让蚊虫自行爬出来,如果失败,医院。

·如果耳朵塞进异物,尤其是豆子之类的,同样不能用小镊子或掏耳勺乱掏哦,医院,否则耳朵内潮湿,导致豆子膨胀更难

##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1.宝宝听力发育不达标

爸妈们可参考下表,来判断宝宝听力发育是否达标,“不合格”的话,医院检查哦!

2.小耳朵有明显的不适

如果发现宝宝耳朵外观红肿、不明原因的抓耳朵,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时常哭闹不止,或者发现宝宝对你的互动反应迟钝,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除了以上护理要点,

爸妈们平时要多和宝宝互动,

说说话,讲讲故事等等,

都是不错的训练听力的方法。

这个世界因声音而变得美好,

千万别等宝宝听力下降了再抓瞎哦,

趁现在,赶紧重视起来,

精心呵护好宝宝的小耳朵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