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使用未彻底消毒工具采耳,当心传染性疾 [复制链接]

1#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卫生的考虑,会定期甚至是频繁地掏耳朵。但是也有不少人说“耳屎”不用处理,那么“耳屎”到底该不该掏,需要经常掏吗?

耵聍即人们所说的耳屎,呈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一般分为干性耵聍与油性耵聍(油耳)两种。有的耵聍腺分泌旺盛,外耳道分泌物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有时凝集成团或者溢出耳道,为油性耵聍。我国大部分人是干性耵聍,正常情况下会逐渐干燥成碎片或块状,并且随着人的头部运动、下颌关节运动(比如咀嚼、讲话、打哈欠等)和身体的跳动等外力影响,自行脱落排出外耳道。

因为耳朵具有这种自洁能力,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频繁掏耳的。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用不洁的挖耳勺、指甲、棉棒等掏耳朵,用力不当可能造成外耳道损伤引起继发感染,表现为耳部疼痛、流脓,一旦损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补鼓膜。有的人喜欢用棉棒挖耳,将大块耵聍推入耳道深部,使其难以自行排出,更易形成耵聍栓塞。特别注意的是,与人共用挖耳工具,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工具“采耳”,更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常见如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乳头状瘤病毒等。

事实上,正常的耵聍对耳朵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耵聍能够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能够抵抗细菌的侵害。耵聍和外耳道皮肤的细毛相互合作抵御外来异物的入侵,如灰尘、昆虫、脏水等。同时,耵聍为噪音的进入也设置了重重阻碍,起到了一定的缓冲阻碍作用,防止耳膜的损伤。

如果耵聍分泌过多,凝结成硬块,就会造成耵聍栓塞,完全阻塞者可能导致不适甚至影响听力,若耵聍压迫鼓膜可引起眩晕、耳鸣。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胀时可致听力骤降。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耳朵的卫生?

保持耳朵周围的清洁,防止污水入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感染。尤其在自然水域或公共泳池游泳时,尽量选择水质洁净的游泳池,游泳时配戴专门的耳塞。一旦耳朵进水了,可以把头侧向进水的耳这边,适当跳几下,利用重力的作用,把水引流出来,一般大部分水排出后,湿润的外耳道是可以自然风干的,不需要太担心。家长要教导孩子不要把较小的异物往耳朵里面塞,如果外耳道异物取出困难,可能需要住院手术清理。

总之,耳内耵聍并不需要频繁掏,日常生活中耵聍可自行排出。如果耳内耵聍结成硬块,堵塞耳道引起不适或影响听力,耳道内耵聍产生过多,伴有耳痒,耳痛,流水等情况,需医院找医生清理,同时明确是否合并炎症感染等情况,及时用药治疗,既安全又放心。

科室简介:耳外科

医院耳外科是在我国著名的耳科专家樊忠教授、王海波教授、樊兆民教授等一批学科带头人辛勤工作下逐渐发展的科室。在中耳及相关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主流手术技术达到与国际同步。年手术量达余台,手术数量及精细程度均具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配备独立的专业门诊,专科手术室,拥有OH6等高端手术显微镜,进口动力系统,术中神经监测仪等一流水准的设备。近年来,依托FISCH国际显微手术基金会山东培训中心,每年开办多期颞骨解剖高级培训班,进修医师来自国内20余个省市。

专家简介:毛彦妍

耳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

专业领域:耳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诊断和治疗;传导性耳聋,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及相关颅内外并发症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对于听觉神经及面神经损伤、修复相关方面有深入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并承担科研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