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复制链接]

1#

前言

听声音,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像眼睛一睁开,就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一样自然。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么被我们的耳朵所听到的呢?除了耳朵,是否还有其他的器官也参与了聆听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听觉器官出了问题,会导致怎样的听力损伤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是怎么聆听的。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听声音的过程非常快,快到我们以为这个过程十分地简单,但其实听觉系统十分复杂。从声波传到耳廓,经过中耳,到达内耳,被转化并发送到大脑,变成人们听得懂的、有意义的信息。我们的大脑通过这些信息来与外界进行交流与互动。

01

耳廓收集声音

当周围有声音时,我们的耳廓就会收集声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当觉得声音太小,听不清时,我们会把手掌微弯曲,然后放在耳廓旁边,这样听声音会更大声。其实这是因为这样的动作可以扩大我们收集声音的面积。

而我们的耳廓长成这样的形状与位置也是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收集声音,还可以对声音有增益作用,同时通过时间差和强度差,让我们更好的进行声源定位。

02

声音传递到中耳

中耳的开端是鼓膜,当声音被耳廓收集后,便会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是一张半透明薄膜,会随着声波振动。中耳结构还包括3块听小骨,是我们人体上最小的3块骨头,形成一条听骨链,互相连接在一起。分别为附着在鼓膜的锤骨、与锤骨形成砧锤关节的砧骨、以及附着于内耳前庭窗的镫骨。薄薄的鼓膜将声波震动传递到听骨链,通过镫骨传递到前庭窗,从而声波就被传到了内耳。

不管是鼓膜,还是听骨链,在声音的传递过程中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耳在整个声音传递过程中可以起到约30dB的增压作用,听骨链还能在声压达到dBSPL时,起到保护的作用。

03

声音到达内耳

内耳内有重要的听觉器官-耳蜗和平衡器官-前庭。镫骨的振动推动前庭窗口,并在充满液体的耳蜗中产生压力波,通过耳蜗的感音功能,最终被听毛细胞转化为电能。

听毛细胞又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前者约3,-3,个,后者约10,到14,个,听毛细胞看着数量很多,但它们确是不可再生的神经细胞,也就是说,一旦受损或者死亡,那么就是不可逆的。且听毛细胞分布的位置不同,那么它们负责的频率不同。听毛细胞的不断减少,也就代表着我们的听力越来越差。

04

大脑对声音进行解析

声音信号从声波振动(机械能)被转化为电能后,会沿着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和听觉皮层。通过听觉通路处理和解码声音,将它们变成有意义的信息,例如言语信息或者喇叭声等。听觉通路还有助于区分附近的重要声音和不太重要的背景声音,以及处理声音的方向和位置。

其实在我们实际听声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以上描述的这一个途径,上面描述的是一个空气传导(气导)途径,也是正常情况听声的一个主要传导方式。还有一个途径是骨传导,是指声波直接沿着颅骨传入内耳,后面的传导路径与机制与气导相同。

常见听力障碍

在声音收集、传导和处理过程中,如果有任何一个位置发生了问题,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按照听力损失发生的病变部分不同,可以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及混合性听力损失。

传导性听力损失

发生在外耳或中耳声音传导通路上的任何结构或者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常见的病因有外耳畸形、外耳道异物、炎症、耵聍栓塞,中耳炎症、耳硬化症、外伤性的听骨链中断等。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是指由于耳蜗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路径或者听中枢等部位受损,导致声音感受或神经冲动传导发生障碍引起的听力损失。

常见的病因有噪声、耳毒性药物、创伤性、老年性、自身免疫性等蜗性聋,以及听神经病、听神经瘤等蜗后聋。

混合性听力损失

是指上述两种听力损失类型一起存在,常见于晚期的耳硬化症、病程较长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老年性聋、噪声性聋等。

通过纯音测听结合其他听力检测,我们可以判断听损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从而进行不同方式的干预。比如外中耳引起的听力损失,医院进行治疗,确实无法通过医疗手段进行恢复,可以考虑助听器干预。而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失,除了短时间内的突聋或自身免疫性的,一般都是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的,只能通过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进行干预。

虽然我们已经简单地了解了听声音地过程,但事实上在听声过程中,听觉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复杂变化。一旦发生听力损失,我们可能都无法找到根本原因,能做的就是积极治疗与干预,以免听力损失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耳之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允许任何形式转载,商业合作请联系耳之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