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一时爽,一直掏一直爽。很多人都喜欢没事就掏耳朵,而且掏的花样也是相当多。
特别是当不经意掏出一小块耳屎的时候,那种爽快和舒服简直要飞起!
但是,你知道吗?
经常掏耳朵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轻则破皮流血,重则耳聋失聪,还有可能患上肿瘤。
耳屎是什么?究竟需不需要掏?
我们俗称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耵聍”(dīngníng)。
耳(dīng)屎(níng)是由外耳道的外侧1/3(软骨性外耳道)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物,干燥后呈薄片状,含有一定油脂。同时还可能混有灰尘和脱落的皮屑。
虽然我们称之为耳“屎”,但它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反而能对耳朵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般情况下,无需掏耳朵挖出耳屎。
因为我们的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由鼓膜中心形成的细胞从中心通过耳道壁向外移动,并向耳道的入口移动,耳道内的耳屎通过这种传送带一样的操作,被送到出口。
此外,我们平时咀嚼食物、说话的时候,也会引起外耳道的震动,辅助了耳屎不断被运出。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总以为耳朵越掏越干净。其实不然。
耳屎会越掏越多!
因为经常掏耳朵对耵聍腺是一种刺激,反而会分泌出更多耳屎。
美国耳鼻喉科学会(AAO)的官方指导意见也是——“对于不会引发炎症或阻塞了耳道的耵聍物质,不要去管它。”
不让掏的耳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耳屎的存在具体有什么用呢?
首先,耳屎的味道不太好闻,这种特殊的味道是很多昆虫的克星,可以充当驱虫剂,让一些小虫子没办法往耳朵里跑。
其次,耳屎相当于耳朵里的凡士林,可以滋润你的耳朵,使外耳道保持润泽舒适,也能黏附部分侵入耳朵的微小异物,如细菌、灰尘等。
第三,耳朵不小心进水,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另外,耳屎还使外耳道空腔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保护鼓膜。
所以,也有“耳屎贵如金”的说法。
经常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
1.最大的风险就是,会不小心碰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
人耳的皮肤,尤其是内段处的皮肤特别薄,对于痛觉非常敏感。而表层皮肤后就是坚硬的骨壁,中间没有皮下组织缓冲,掏耳朵时如果不小心用力过度,就容易造成损伤感染,导致疼痛难耐。
另外,也可能不小心把鼓膜捅破,一旦遇上耳朵进水或感冒,就会引起反复发作的中耳炎。
我们尤其不要擅自给小朋友掏耳朵,因为他们的耳道更窄,皮肤的免疫力也更脆弱。
2.容易把病毒、细菌等带进耳内,引起外耳道疾病,甚至肿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尤其是在桑拿店或理发店等场所,共用挖耳工具,还会交叉传染)。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HPV人类乳头瘤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
虽然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另外,如不小心将外界霉菌带进耳内,还引起又湿又痒较难根治的霉菌性的外耳道炎。
3.引起耳屎分泌异常,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经常挖耳朵还会引起耳屎分泌异常,耳屎可能会越来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4.千万不要用棉签掏耳朵,棉絮落在耳朵里更危险!
棉签头部的体积偏大,会把一部分的耳屎捅向耳道深处,容易给一些偏大或偏硬的耳屎创造了“扎根”的条件,使其不能自行排出,反而有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
若耳朵进水,很容易使耵聍吸水膨胀,引起发炎。
有些木杆棉签做工低劣,掏耳朵时容易出现棉球掉落、杆部折断等情况。即使没有断裂,棉签上的棉絮落在耳朵里,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一定不要随便去掏耳朵!
虽然掏耳朵确实好爽,但你一定要明白:一件事的过程有多爽,它的后果就有多严重。
对于极个别的人,发生了耵聍栓塞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