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真菌病,不可忽视的耳病盐湖区分院耳鼻喉 [复制链接]

1#
耳真菌病又称为外耳道真菌病、霉菌性外耳道炎,由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或真菌侵入外耳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感染并侵袭耳部局部皮肤组织,导致耳道出现相应症状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此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及高温而潮湿的季节多见。今天,就让我们耳鼻喉科的赵俊杰主任给大家科普一下。

耳真菌病的病因

真菌感染是耳真菌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也是最主要致病因素,且常合并细菌感染;而生活方式、解剖因素、传播感染、全身其他某些疾病及用药等为危险因素;(一)真菌感染是直接致病因素,亦有学者认为真菌仅属继发感染或寄生,甚至认为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的各种真菌也难以估计其临床意义。从病变外耳道内分离出的真菌主要有曲菌(黑曲菌、*曲于菌、熏烟色曲菌、土曲菌等),占80%~90%;其次为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致病性皮肤癣菌(如紫色毛霉菌等)少见。(二)危险因素生理因素:外耳道为一细长略呈“S”型的弯曲管道,为各种致病菌的滋生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耳道内耵聍呈酸性,能抑制真菌生长,耵聍缺乏或受到挖耳破坏更易患耳真菌病;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比例约为2:1。(三)不当的生活方式1.如不当或不洁挖耳、过度甚则脏水中游泳、潜水、冲浪等。游泳所致外耳道炎、挖耳所致外伤之血液、创口等,改变了外耳道的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2.传播感染:本人其他部位的或他人的皮肤真菌病也可波及耳廓、耳道。.某些全身慢性消耗性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γ-球蛋白缺乏、酒精中*等,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抵挡真菌的侵蚀与破坏,且较易双耳感染。4.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的炎症反复发作也可牵连耳部。5.应用某些药物或治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细胞抑制剂、放射治疗等药物,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抗生素溶液剂和中耳有创手术治疗,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致病。

二、耳真菌病的主要症状

1.耳内瘙痒:真菌侵犯上皮组织、破坏皮肤防御功能而致,瘙痒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2.阻塞闷胀感:真菌分泌物霉菌菌丝附着于耳道、甚则堵塞耳道所致。.耳的听力功能损伤:即耳鸣或听力减退,外耳道的脱落上皮和菌丝体等混合、阻塞外耳道而影响听力的传导,或与鼓膜相碰撞摩擦而产生声响,或侵袭鼓膜导致眩晕。4.耳痛:较显著、呈持续性,真菌或细菌感染、侵入上皮下层,使外耳道皮肤红肿、甚则破溃糜烂,加上外耳道空间狭窄、皮肤下即为痛觉神经为疼痛显著的解剖因素,临床需注意与细菌性外耳道炎及中耳炎的耳痛相鉴别。5.耳漏:主要表现为外耳道渗液,真菌作用下,由细胞内有用物质漏出或电解质平衡失调之死亡细菌转化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所致。6.耳内臭气:断发毛癣菌感染致组织化脓、腐败,渗出的液体则有臭味。

三、耳真菌病的检查与治疗

(一)耳霉菌病的检查:1.耳内镜检查。2.真菌病检。(二)耳内镜下的治疗:1.耳内镜下清理。2.药物治疗。.红光照射。

四、耳真菌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耳廓癣主要表现为边缘活动(稍微隆起或有小丘疹)、中央痊愈的斑疹,自觉瘙痒;耳科学研究者认为耳廓癣和耳真菌病互为因果,但分开诊疗。2.真菌性鼓膜炎主要表现为耳道渗出稀薄或黏稠脓性液体、耳鸣和听力减退,耳内镜可见鼓膜充血、粗糙,上有广基肉芽或息肉状新生物、无穿孔。从颞骨CT片上,可见鼓室、鼓窦及乳突等组织结构正常。.真菌性中耳炎症状与鼓膜真菌病相同,但听力损失较重,鼓膜穿孔边缘或鼓室内有炎性肉芽,抗细菌感染治疗无效。4.鼓膜穿孔剧烈的细菌性、真菌性炎均可致鼓膜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甚至溃破、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之鼓膜穿孔合并耳真菌病尤其常见。5.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和骨质进行性坏死,起病较急,耳痛剧烈,夜间明显,可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溢出。6.真菌性皮炎或湿疹样变难以与细菌性皮炎区分,皮损处做真菌培养有临床意义。7.面瘫、眩晕脓性分泌物和肉芽肿较严重时压迫面神经致面瘫,波及内耳神经致眩晕。8.发热及颅颈部及全身多系统器官感染建议医院盐湖区分院耳鼻喉科赵俊杰温馨提示:耳真菌病本身不是什么大病,经正确规范治疗后,病情可明显好转或治愈,如诊断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会导致真菌及细菌感染迁延不愈而影响耳的功能及出现耳部或全身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但我们更应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