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科普鼓膜穿孔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复制链接]

1#
鼓膜

鼓膜又称耳膜,属于中耳的一部分,是椭圆形半透明状薄膜,大小约9*8mm,由上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构成。

鼓膜穿孔是门诊常见的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和中耳反复感染。鼓膜穿孔不能自愈的话常常需要修补,鼓膜修补术是耳显微外科最基本的手术。

鼓膜穿孔根据部位分为紧张部穿孔和松弛部穿孔,根据穿孔大小又分为大、中、小穿孔。

正常的鼓膜:鼓膜完整并且标志清楚

鼓膜松弛部穿孔(常提示中耳胆脂瘤)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

(中耳炎导致,鼓膜上有白色钙化斑)

鼓膜小穿孔

(中耳炎导致,穿孔圆形规则)

鼓膜中等大小穿孔

(中耳炎导致,穿孔圆形规则)

外伤性鼓膜穿孔

(鼓膜成楔形,穿孔周边有新鲜血迹)

鼓膜穿孔的原因

为了避免发生鼓膜穿孔,我们首先得了解鼓膜穿孔的原因。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胆脂瘤、中耳胆脂瘤、鼓膜外伤、外耳道异物、肿瘤以及各种外耳道和鼓膜治疗或操作继发等。

1.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由于炎症、脓液的压迫、腐蚀等原因导致鼓膜局部缺血坏死而导致鼓膜穿孔,急性期可看到鼓膜穿孔处有随着脉搏的搏动,穿孔部位常常位于鼓膜紧张部。如感冒后耳痛则需要及时就诊,排除中耳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加重导致鼓膜穿孔。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控制好炎症,干耳后有一部分穿孔可以自愈,不能自愈的鼓膜穿孔需要行鼓膜修补手术。

2.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胆脂瘤为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其并非真性肿瘤,由于胆脂瘤呈膨胀性生长,周围骨质长时间受压、破坏、吸收,向内的挤压或炎性反应可导致鼓膜穿孔。当外耳道堵塞、听力下降、合并感染伴有耳痛,不易清理干净时,排除了常见的“耵聍”栓塞外,就要考虑到有外耳道胆脂瘤的可能,再发现上皮样碎皮和胆固醇结晶诊断基本明确诊断。有时还需要行颞骨CT检查,以明确外耳道是否有骨质破坏,鼓膜内侧的鼓室内是否有累及。因此当外耳道有堵塞时需要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另外耳道分泌物或堵塞物多时,即使无明显不适,也需定期复诊。

3.中耳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尤其是后天原发的,常常会出现鼓膜松弛部内陷、穿孔,松弛部会出现肉芽或胆脂瘤上皮,严重者可引起上鼓室外侧壁及乳突的骨质破坏。鼓膜松弛部穿孔是中耳胆脂瘤的一个特征性表现,也是诊断的依据之一。中耳胆脂瘤具有破坏性,需要手术治疗,清除病灶,保留或重建听力。

4.鼓膜外伤

由于鼓膜很薄,所以在挖耳时易损伤鼓膜。鼓膜直接外伤,如锐性物(挖耳勺、火柴棍、牙签、棉棒等)挖耳时可损伤鼓膜,化学腐蚀剂如硝酸银、硫酸等、钢渣、火花、热油或开水等进入耳内接触鼓膜均可导致鼓膜穿孔;爆炸或鞭炮的爆震波和气流冲击、掌击伤(俗称打耳光)、强烈水柱或气流喷射、潜水、跳水时水压过大等情况也可损伤鼓膜;头颅外伤颞骨骨折也可损伤鼓膜;提高对上述损伤情况的防护很重要。

5.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其中生物类有植物和动物类。非生物类的有球形、不规则的各种塑料品、小玩具、棉签、火柴棍、纸团、棉球、石子、沙土等。植物类:各种谷物、小果核、小豆类等。动物类:蚊虫、蝇、蟑螂、水蛭、蚂蚁和蜜蜂等。要看管好儿童或智障者勿将异物放入耳内;常见挖耳的习惯除了容易引起耳道感染也可有引起外耳道异物导致鼓膜损伤。另外,在夏季户外活动应注意防止各种蚊虫和小生物进入外耳道。

6.肿瘤

各种外耳道和中耳的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或合并感染均可引起鼓膜损伤导致穿孔。

7.各种治疗或操作

分泌性中耳炎、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等疾病常常需要做各种治疗或操作,如鼓膜穿刺、鼓膜切开和鼓膜置管等,这些操作本身就是对鼓膜的直接损伤,而咽鼓管吹张、外耳道冲洗、外耳道异物取出等治疗都有鼓膜穿孔的风险,中耳的各种手术如鼓室探查、镫骨手术等也有鼓膜直接或继发性损伤。

基本明确了鼓膜穿孔的各种原因,要提高防范意识,一旦有不适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者异议,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转自:刘博士耳科在线资讯

温馨提示

《ENT界》作为服务号《ENT联盟》的兄弟订阅号,旨在为耳鼻咽喉头颈及其相关领域提供新媒体互动及推广服务。整合耳鼻咽喉头颈及相关学科资源,普及该学科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为医患提供网络资料信息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