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是我们耳朵里面产生的分泌物的俗称,挖耳屎是很常见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挖耳屎是处理个人卫生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认为挖耳屎是一件及其享受的事情,所以他们会定期、频繁地掏耳朵。但是也有人说,耳屎不用处理,它自己会掉出来。那么,耳屎到底能不能挖、该不该挖?你现在还不知道答案吗!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的一种油性分泌物。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耳屎分两类,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其中,湿性耵聍俗称“油耳”,与遗传有关,我们通常但并不称之为病。经过调查统计,发现*种人干耳较多,而白人、黑人湿性较多。
耳屎作用
首先,耳道中的耳屎通常在耳屎在鼓膜前,可以避免鼓膜直接受声音、砂砾、水滴的刺激产生巨大震动而受损。其次,耳屎能保护外耳道,空气中的灰尘、飞虫一旦进入耳道,耳屎就能粘住它们,阻挡它们“入侵”伤害我们的耳朵。还有抗细菌、真菌的作用。另外,耳屎有润滑、保湿作用。防止耳道过于干燥,减少耳痒和皮肤灼热感。
耳屎的排出
人一生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耳屎,如果耳屎堵住了耳道,就称之“耵聍栓塞”。耵聍栓塞的症状有闷胀、耳痛、听力下降。除非有这样的症状,否则没有必要挖耳屎。因为,耳道有自排功能,耳屎会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随着自身不断的积累,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除了我们外耳道的皮肤向外运送的能力,咀嚼、说话、打哈欠等可以带动颞颌关节的运动的动作都可以促进耳屎排出。如果真的遇上“耵聍栓塞”我们也不能自行处理,医院就医。
挖耳朵的坏处
首先,常挖耳朵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风险就是会碰伤鼓膜,造成中耳炎,鼓膜受严重会直接影响声音的传导,引起耳聋。如果常用棉花棒或手指挖耳朵,可能会将耳垢推向耳道深处。使其长期不能自行排出,在耳道过量堆积。吸水膨胀后,可能会引发耳炎。而且,经常挖耳朵会导致耵聍分泌异常,耳屎增多。耵聍由片状变成碎屑状,保护能力减弱。
小编提示,如不挖耳屎实在觉得难受,可以对耳廓进行清理一次。切记动作轻柔,不宜过于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