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78岁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徐尤佳

有一种舒服,叫做掏耳朵。尤其是从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很多人因此沉迷于掏耳朵不能自拔,还觉得掏得越干净越好,隔三岔五给耳朵“搞卫生”。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真没必要,而且经常会有人掏着掏着就出事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周,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一位满头白发的大伯捂着耳朵,满面愁容地走进了诊室……

掏耳朵掏出“胆脂瘤”

大伯姓徐,今年78岁。“医生啊,我一个礼拜前,突然出现了右侧脸麻木,嘴角歪向一边。吃饭喝水都会漏出来,是不是面瘫了?”徐大伯愁眉苦脸地说,最近几年来,他右耳几乎听不到了,现在又撞上面瘫了,真是屋漏偏逢雨。

接诊的梅显伟副主任医师赶紧给徐大伯仔细检查,医生发现他面部右侧额纹消失,口角明显向左偏斜,右鼻唇沟变浅。给大伯进行了电测听检查,提示右耳混合性听力下降。视频耳内窥镜下可见右侧外耳道后壁有棕黑色及白色洋葱皮样新生物附着,梅医生考虑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

听到医生的诊断,徐大伯顿时慌了神:“怎么好好的耳朵里生了瘤呢?”他马上快速回忆起这几年自己对耳朵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我平时最爱的就是掏耳朵,平时有空,我就会拿个棉棒或牙签啊,有时候手边有什么顺手的东西,我都会拿来掏一下。”

大伯还说这几年自己的右耳经常觉得闷、涨,好像听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这是老年人的通病,毕竟年纪大了耳朵总是要背的,也就没怎么在意。

为明确诊断,梅医生又为徐大伯开出了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大伯的右侧外耳道骨壁、乳突区及听小骨骨质均被破坏、吸收,这些症状可能就是胆脂瘤破坏听小骨的传导功能而引发听力下降,又侵犯到面神经引起的面瘫的结果,如果再不及时进行干预,侵犯入脑就会引发生命危险。

红圈上方阴影部位就是徐大伯的胆脂瘤团块

近日,科室专家团队为徐大伯进行了右侧外耳道成形术、胆脂瘤切除、鼓室成型、肌膜瓣转移等一系列手术治疗,彻底清除了横行在他耳朵里的巨大胆脂瘤,并进行了耳道的修复。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大伯恢复也很快,他也表示,今后再也不敢乱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挖耳朵挖出毛病的不少见

耳鼻喉科陈志凌主任医师告诉我们:临床上,像这样自己乱掏耳朵掏出中耳炎、霉菌性外耳道炎、听力下降的病例屡见不鲜,但像大伯那样这样一掏掏出胆脂瘤的患者相对较少。

不过好在外耳道胆脂瘤并不是真性肿瘤,它的本质是一种忧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之所以叫做“瘤”是因为他会像瘤子一样破坏周边的结构。此病在各年龄段都可发病,中老年较为多见。

“这种病不仅是破坏大王,还相当狡猾!”陈主任说,“胆脂瘤在早期病变状态下很容易被误诊漏诊,若未及时就诊或失治,就会不断增殖,压迫侵犯周围骨质,后期会导致患者外耳道扩大、疼痛、听力下降、化脓等症状,而且该病症的破坏性较大,专门破坏耳朵里面的重要结构,比如具有传音功能的听小骨和面神经,从而可以造成听力损失或者面瘫。更恐怖的是,人体的耳朵上面就是脑组织,仅隔了一薄层骨头,一旦胆脂瘤突破了这层骨质,炎症就会侵入到大脑内部,引起脑部感染,严重的会引起脑脓肿,危机患者生命。

陈主任提醒:对于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或眩晕等症状的病人,外耳道及鼓膜无病变发现,又不能为其他疾病解释,对症治疗无效者,应行高分辨CT检查以除外先天性胆脂瘤的可能。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胆脂瘤中耳炎

看耳溢液: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

看听力是否下降:一般有较重的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看是否耳鸣:高音调或低音调耳鸣,但早期多不出现。

如果我们现在倒回去看徐大伯的整个病例,就会发现这完全是一起因为掏耳屎引发的“血案”,人体的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当“耳屎”积聚较多时,就会发痒,条件反射,人们就会去掏,但殊不知耳屎也有“特殊功用”,在“保护人体”这个领域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抵抗细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阻挡异物入侵耳内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当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保护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耳屎其实是保护耳朵的防线,潜意识中,大部分人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建议是不要经常掏耳朵。耳屎缓慢地从耳道内移向耳道口,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不用担心堵塞耳道影响听力。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如果一味去掏,反而可能损伤局部的软组织,引起外耳炎甚至鼓膜部位炎症,影响听力。

此外,经常掏耳朵还可能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对于耳屎被尘埃、脱屑包裹后形成的比较硬的耵聍,堵塞在外耳道部位时,可能会影响听力,这时候应该去耳鼻喉科让医生帮忙使用特定的器械取出来,建议不要自行掏硬度太强的耳屎。

特别的“挖耳屎”技巧

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的话,下面的攻略送给你:

第一步:软化耳屎

往耳道里滴入少许干净的双氧水、甘油或者小苏打滴耳液使耳屎软化(任选一种就行,大概浸泡3-5分钟)

第二步:温水冲洗

用橡皮球注射器缓缓缓缓地把温水冲进外耳道,然后让水自己流出来(此时你就可以看见混着耵聍的混合液体了)

第三步:擦干!擦干!擦干!

冲洗完成后,务必用干净的毛巾或者吹风机将外耳道弄得干干爽爽。

当然最简单靠谱的方法还是,医院挂个号清理,让专业人士解决问题,清理完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耳朵更灵敏了!世界变得更喧闹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