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爱耳日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复制链接]

1#

你知道吗,数字“3”好似耳朵的样子,因此,每年的3月3日,被定为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现在,跟随小川一起了解一下爱耳日吧!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今年,是全国第19次爱耳日。

“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8年,对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你知道吗,耳聋离我们并不遥远,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就是突发性耳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突发性耳聋已成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

1、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顾名思义,没有任何预示,通常也无法预测病因。患者因为病症,内心恐慌,加上对听力学知识了解较少,就诊时难免带有防御心理。此时,医生必须从专业角度出发,立即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因为此类病症和其他听力下降相关疾病性质大有不同。

2、发生突聋的症状有什么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中年人多见,突发单侧耳聋常为首发症状,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降至最低点。也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出现听力下降者。

耳鸣:出现概率约70~90%,可为始发症状,同时或相继出现听力迅速下降。

耳闷胀感:约50%患者会出现

眩晕:约30%患者伴发,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卧床不起,部分患者眩晕可持续数周之久。眩晕如为首发症状,耳鸣、耳聋可被忽视。

听觉过敏或重听:约2%。

耳周感觉异常:包括耳周麻木感、耳周疼痛感、耳周僵硬感等异常感觉,全聋型患者更易出现该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3、发生突聋后应该做什么

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必须去寻求专业的听力学家和耳鼻咽喉科医师的帮助,最好是专门的耳科医生。通常情况下医生会立刻安排为患者做听力检查。医生根据听力测试的结果为患者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后续,在治疗过程和治疗后还会进行多次听力学检查,来判断听力是否有恢复。再由听力专家评估选配助听设备是否对患者有帮助。突发性耳聋治疗越早,听力越可能恢复。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呢?这里小川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实用有效的办法吧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


  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6、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重会影响听力。


  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闵捷/文案

闵捷/排版

源自网络/部分图片和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