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酷暑难耐,很多人都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消暑。可是各种人员聚集,若消*不合格或定期消*使用的漂白粉、消*剂等在泳池积存,细菌、真菌甚至病*很容易滋生,医院专家提醒,人体的耳朵、眼睛、皮肤等易遭受侵袭,导致感染,患上一系列相关疾病,俗称“泳池病”。
1、外耳道炎及中耳炎
有些人在耳朵进水后,习惯用手指或棉签等工具掏挖,用力不当后,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细菌入侵,局部肿胀疼痛。
另外,如果外耳道内有耵聍栓塞(耳屎),耵聍遇水涨大后也会刺激外耳道引起疼痛,不洁物质浸泡也易引起耳道皮肤炎症,这些都容易导致急性外耳道炎的发生。
若耳内时常进水,且喜使用棉签掏耳,不洁采耳,耳内潮湿环境下易于霉菌生长,鼓膜被霉菌覆盖,耳内常有隔膜感,听音不清,耳内瘙痒感亦比较严重,便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使用药物治疗。
除此以外,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细菌及病*会沿着鼻腔后端的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起疼痛,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孩子的咽鼓管“短、平、直”的结构特点,比成年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当急性中耳炎及时干预后可痊愈,亦可转归为分泌性中耳炎,若延误治疗可能出现耳内流脓,所以当耳内出现疼痛、耳内堵塞感、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的时候都应及时就诊。
防治秘籍:戒除不良挖耳习惯,计划游泳前可进行耳内常规检查,取出耵聍后方可。游泳时选择专用耳塞、鼻夹,防止耳内进水、鼻腔呛水。如果耳朵进水,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头转向一侧,向后上方牵拉耳廓,使耳内积水流出。若仍有部分残留,可将棉签前方棉絮揉搓成细丝状并拧紧,沿外耳道口伸入,将其吸出,尽量不要使用“掏、挖”的动作,以防耳内皮肤损伤。
2、结膜炎
人的眼睛是很娇嫩的,正常眼结膜更适应偏酸性环境,接触到含氯漂白粉导致的偏碱性泳池水后,眼结膜会有酸涩感,眼结膜酸碱平衡被破坏,病原体可以通过游泳池水、污染的公共器具、手、毛巾等接触眼部间接传播,很容易感染眼部疾病,引发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部的结膜充血红肿、痒痛以及分泌物增多。
防治秘籍:平时佩戴隐形眼镜的人游泳前需要摘去隐形眼镜,也可以加戴密封性好的游泳镜防止脏水进入。游泳后,可以点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不要揉眼睛,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3、皮肤疾病
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一旦下到泳池,感染部位的致病菌等会进入池水,如果消*不佳,健康的人群接触到池水,被传染皮肤疾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尤其是细菌性、病*性以及寄生虫类等传染性皮肤疾病。
有些人喜欢坐在泳池边缘,池边的地面经常被人们光脚踩来踩去,脚上的霉菌也因此沾在地上,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公用椅凳、更衣室尽管会定期清洁,但很难保证没有致病物残留,也引起皮肤感染。
另外,脚气、股癣等一些皮肤浅层的真菌也会通过拖鞋、毛巾等媒介传播,令人防不胜防。而且,若泳池当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含氯消化剂,游泳之后没能及时清洗这些残留在皮肤上的消*剂,会对皮肤造成较强烈刺激。不少人也对消*剂过敏,容易引发皮肤潮红、荨麻疹等各种过敏性及炎症性皮肤病。
防治秘籍:选择正规的、水质达标的游泳馆,观察水质清澈再入水。最好能自己携带专用泳衣、泳帽、浴巾、拖鞋等,尽量避免租借或使用公共物品。换下来的衣物,特别是贴身内衣,要用干净的袋子装好。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游泳后要记得及时洗澡,清洗身上残留的细菌,保持身体清爽。游泳用品要定期消*,阳光下暴晒4~6小时杀菌消*。本身有妇科炎症或是处于月经期前后的女性朋友,要加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此时不建议游泳。
最后提醒大家,游泳时,若突然出现嘴唇发黑或皮肤青紫,以及胸口疼痛、胸口憋闷等症状时,一定要引起警惕,谨防心梗。儿童游泳,需家长或专业的救护人员在周围陪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杨雯编辑/高若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