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是会趴在妈妈、奶奶的腿上,让他们帮我们掏耳朵。这不仅仅是为了干净,更是我们对童年的一种记忆,一种向往。殊不知,在清理耳朵上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采耳,也就是掏耳朵,最早起源于民间,在我国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史。一般都是百姓们就地取材,后来有理发师傅逐渐系统化,成为专门为达官贵人提供的服务,技术和装备也逐渐成熟。后来宫廷专门配备了采耳师傅,服务于皇亲贵族,采耳也成为了人生一大享受。
但是流传至今,很少有人会经常去做这样专业而全面的采耳,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选用更加顺手的物品,比如棉棒、竹签、镊子等等。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耳朵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身体器官之一。而且相当的脆弱,稍有不慎便会感染、甚至受损带来不仅可磨灭的损伤。据专家讲述,我们人耳有自己独特的自清洁机制,并不需要特意的进行清洁。
温馨提醒,千万不要用棉签伸到耳朵内侧,很容易会将耳垢推至更深的地方,造成堵塞。所以只需要用面前清理耳朵周围即可。若果非要进行清洁,也应当选用适当的方法。
1、可以用挖耳勺清洁,由浅入深,千万不要过度。一般深度不要超过2厘米以上,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耳朵发炎、肿胀。
2、可以用盐水,将盐水倒进专业的滴耳器中,再滴入耳中,进行摇晃。一方面盐水可以清洁耳道,又有杀菌的作用。最后用清水冲洗,将耳朵洗净。
3、有一种新的方法就是使用过氧化氯,将过氧化氯倒进滴耳器中,滴入耳道,静待10分钟后,进行淋浴。过氧化氯会将耳中的粘液带走,通过淋浴将剩余的过氧化氯冲洗掉,一个月一次,便可以保持耳道的舒适清洁。
另外,提醒您,如果耳道已经别感染,或者有什么损伤,医院就诊,以防延误治疗造成耳朵产生不可磨灭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