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深度的写作狂,小胖经常需要在行文前和下笔时全面思考,而大家应该都清楚,最适合思考的环境就是安安静静的地方,当然像我们的毛主席就喜欢在闹市中读书,所以才有那么牛X,以小胖为缩影的凡夫俗子们还是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才能获取更多的灵感。但在公司,一帮同事总是吵吵闹闹,在家就更是只有10点往后才能安静得下来(有小孩的应该都懂我意思)。老外来到国内总是觉得热热闹闹的很舒服,但对于小胖来说或许还是期待更多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而这也是降噪耳机存在的价值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生活环境太嘈杂,尤其是小胖家住闹市区临街,哪怕晚上十一二点也一点儿不安静,有时候会特别怀念小时候回老家时,白天听着风声,晚上听着蛐蛐与蛙鸣,其实我们想要的也不是绝对的安静,相信我,绝对的安静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平和环境带来的宁静心绪才是最舒服的,甚至拍照都会更有感觉一些。
在降噪耳机出现之前,小胖一直用的是入耳式耳塞来隔音,尤其是可以柔缓填充整个耳道的海绵耳塞,就像两只手指一样牢牢堵住耳朵,理论上说助听器也是这样的设计,所以有人感觉不会太健康,但实际上只要不听歌也就没事。不过有非常好隔音效果的入耳式往往都是有线设计,每次佩戴耳道都需要被填充一次,这个过程并不会很短暂,而且也会发出声响,脑袋动一动的话听诊器效应又出来了,因此一直以来都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是强迫症),再加上小胖其实也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接受了入耳式,身边有很多人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接受这种“深发展”式的体验,总体来说这办法的普及性还是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头戴式降噪耳机就应运而生了,一般从HiFi耳机来看,头戴式耳机往往是所谓开放式设计,换句话说就是不会牢牢贴合耳廓,外面的声音进得去,里面的声音出得来。所以如果要做头戴式降噪耳机,最关键就是做好人脸贴合。
而贴合则考究两个设计点,一是耳罩,厚而软是基本,最重要是耳罩内要预留足够大空间,必须把整个耳朵包覆进去,不然耳垂或耳廓压在外面不舒服不说,也会留出缝隙,影响降噪效果,在这方面小胖的索尼1ABP就不如BoseQC35II,虽然也是厚而软的耳罩,内空间可能只差一点点,但就是能包覆与不能包覆的区别,可看下图对比,左侧的QC35II耳罩开孔中间部分明显会更宽一些,所以才能包住整个耳朵,在不开降噪的情况下佩戴上去的环境音压制能力就要强于1ABP,当然,这个情况因每个人耳朵大小不同而不同。
降噪耳机的第二个关键设计点是头梁夹合力,如果夹合力太小,显然就无法稳定佩戴,降噪效果打折扣,但相应的,夹合力太大舒适感就很差,所以这方面还真是以小见大。QC35II的夹合力设计就比较合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胖是戴眼镜的,戴眼镜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耳机设计不合理时的痛苦,像小胖的K,几首歌听下来眼镜跟耳机就是你死我活的状态了,QC35II就没有这个毛病,长时间佩戴也OK。这方面1ABP其实也还不错,但它显得相对又稍稍松了一点,这个对比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图来体现,挂在相同的门把手上,1ABP就会留出一条缝无法贴合,QC35II就没问题(两侧都收到最短状态,实际长度和头梁弧度也都基本相当,换句话说就是纯粹的夹合力区别)。不过还是那句话,舒适感这个东西很主观,我只能表述我的体验,你可以参考,但不要盲从,最好是自己去店里佩戴体验。
至在提前预定换券后到手价甚至不到,恰好小胖这俩都用过很长时间,说说感受吧。单论降噪效果,这算是Bose的老本行,对环境音的屏蔽能力要更出色一些,也并不能完全把环境音消除掉,比较大声的说话或汽车鸣笛还是很清楚可以听到。但论可玩性还是X更强,甚至还可以选择不屏蔽人声等,上班的时候老板叫你也不至于听不到了。
但要说到销售策略的话,两个品牌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东西,QC35II虽然看起来像升级款,但实际上就是加入了降噪等级设定而已,而且就小胖这些天的体验来看,高降噪和低降噪几乎没什么明显的区别,不能像QC30那样通过BoseConnectAPP来手动线性调整降噪等级,整体设计也没什么变化,但的价格一直傲气十足,双十一也拒绝降价……以前有人说小胖买了不好的东西说它好,就是为了让大家跟着一起进坑,但实际上我是那种人么?有时候还真是……但今天绝对不是!
索尼X也是如此,2代跟1代的差别就是加入了气压适应功能,方便在飞机上使用时自动适应气压,使用更舒适,说实话第一次听说这个设定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还有这种不要脸的操作?”就小胖的降噪耳机飞行体验来看,无论是QC30、QC35、QC35II还是1代X,加个U型枕,你只需要担心邻座会不会因为你呼噜声儿太大而动手而已,别的都是浮云。
QC35II的续航很长,官方宣称20小时但我也没仔细计算过,每天听1个多小时差不多也两周充一次点。虽然没有苹果的W1芯片,但也几乎是即开即连接,甚至还能跟索尼ZX播放器配对,但连接后高级功能通通不能用,就是听个响,装个X而已。关于这款耳机的音质其实没有太大的研究必要,这可是蓝牙降噪耳机,跟它配对的基本上就是手机,用音乐APP手动选择“高品质”级别的音乐,说实话听感还行,比较讨耳朵喜欢,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排斥。
硬核HiFi玩家请注意,当你用音质来diss降噪耳机时,好比拿GTR的加速来衡量东风卡车,这不是开玩笑么?你还带不走、不隔音呢。大家的功能应用面是不同滴,你甚至连说它卖得贵的资格都没有,HiFi烧起来岂是块就收得住的?以内的HiFi系统你去论坛可能会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吧……所以,对只是想降个噪的普通人来说,QC35II是不是贵?是的!很贵!小胖的建议是,双十二就在眼前了,不如再看看1代吧,拿下还是很实惠的,再不济就看看X,日常用足矣。不了解但有点兴趣的话自己去专卖店听听,万一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