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发育的一种知觉。当我们聊起听觉,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可以听见声音的能力”。
但事实上,听觉能力是大脑加工听觉渠道信息的一种综合能力,根据不同侧重可以分为听觉注意能力,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理解能力等方面。
比如,有的孩子看似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但事实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在日常的对话当中,也经常把家长的话当做“耳旁风”,吹过即忘。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和家长经常会认为这是孩子“不够认真”,“总想着玩,不想学习”的表现,但事实上,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出了问题。
除了在生活方面,听觉能力的好坏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可以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综合能力。0~2岁是孩子的听觉敏感期,想要帮助孩子培养听觉能力的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
Part.1
在生活当中,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制造更多机会,让宝宝多和不同声音接触,以促进听觉的发展。
01
多和宝宝说话
宝宝从出生起,就对人类的声音情有独钟,爸爸妈妈可以面对面抱起宝宝,让TA可以看见自己,然后凑近宝宝,从不同的方向呼唤TA的名字,并且一边发声,一边拉开距离,在宝宝寻找声源的过程当中,听觉也就得到了锻炼。
在日常生活当中,爸爸妈妈也可以把宝宝当做一个“沉默的朋友”,不限主题地和宝宝聊聊天,比如现在正在做什么,马上要去什么地方等等,给宝宝充足的“听”的积累,就能对TA将来“说”的输出有所帮助。
02
给宝宝丰富的音乐环境
让宝宝多听童谣、儿歌已经是很多家庭的共识了,除此之外,爸爸妈妈的歌单其实也可以和宝宝适当地分享。不同的音乐节奏、音高、力度,都能带给宝宝不同的感受,可以锻炼宝宝的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能够发声的玩具也是十分有用。比如摇铃、手鼓等。等宝宝稍微长大一点,就可以引入更为复杂的乐器玩具,比如玩具鼓、玩具琴。
03
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
不管宝宝多小,给TA读绘本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家长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富有感情的语气,以及更夸张的肢体动作,一方面能让宝宝感到有趣,提升TA的专注力,另一方面能帮助TA积累词汇、培养阅读习惯。
04
多聆听生活中的声音
无论什么时候,生活几乎都是最丰富的素材库。不管是在家还是户外,当宝宝展现出对一种声音的兴趣,爸爸妈妈都可以和TA解释,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比如水龙头出水的哗哗声、手机的来电铃声、大风刮过的呜呜声,又或是楼下小猫的叫声等等,可以帮助宝宝捕捉到不同的声音,并且分辨不同物体的发声规律,从而提升宝宝的听觉能力。
05
进行听觉训练互动
对于幼龄的宝宝来说,进行一些难度不大的互动是他们更能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宝宝感兴趣的情况下,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发育水平,进行一下针对听觉训练的互动。
比如“记忆模仿”,规则是要求宝宝首先背对家长,家长做出一系列动作,比如轻拍桌子两下,重拍桌子一下,然后让宝宝重复家长刚才的动作,以此来帮助宝宝培养听觉辨别能力和听觉记忆力。
Part.2
年幼宝宝的耳朵十分的脆弱且敏感,因此,除了适当的助力,做好对宝宝耳朵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适当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清洁宝宝的耳朵。比如随意使用棉签给宝宝掏耳朵,这样做可能会让宝宝脆弱的耳道粘膜受损,甚至损害宝宝听力;
2、采用半竖起的姿势给宝宝喂奶。让宝宝平躺喝奶容易造成宝宝反胃、吐奶等情况,从而致使乳汁反流到宝宝的咽喉、口腔甚至耳内,从而引发中耳炎,伤害宝宝的听力;
3、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比如音量很高的音响旁边,家装现场等。
以上的小技巧
各位宝爸宝妈都get了吗?
欢迎点赞
或分享给需要的家人们
让更多人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