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不能
对于掏耳朵这件事儿,人类有着迷之执念与执行力。耳朵一痒,拿棉签掏一掏就舒服了——真是这样吗?
不,你还可能癫痫和失忆……下面介绍一个掏耳朵惨案,以及如何科学地清耳屎
掏耳朵引发脑部囊肿
最近,《英国医学期刊案例报道》(BMJCaseReports)分享了一例奇怪的病案,正值壮年的31岁小伙儿,突然抽搐倒地,被送进了急诊。
这个英国青年一直身强体健,没有糖尿病,也没有吃什么免疫抑制剂,这10天来一直左耳痛,看病后诊断为“重度耳部感染”,吃了两轮口服抗菌素后耳痛还是越来越重,入院4天前发展成了左边头痛,痛到恶心呕吐的程度,还出现了记忆力明显下降,甚至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这种抽搐性晕厥的患者,原本应该首先考虑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但是等小伙儿清醒之后发现他神志甚好,就是左耳的听力稍差。医生问了问病史,发现他并没有经历过暴力耳光,不过他有用棉棒掏耳朵的习惯,而且最近5年断断续续感觉左耳痛,耳朵也不如之前好使了。
医生们给他做了一个头部的核磁共振,发现天呐,小伙儿脑子里有脓肿,大的脓肿有2.9x1.7x0.9cm^3,大概一枚葡萄那么大,外耳道里还充满着软组织密度影,原来是坏死性外耳道炎侵犯了颅脑。他的癫痫发作和暂时记忆丧失,可能是因为脓肿压迫了大脑。
MRI图像
医生从小伙子的左耳里掏出了一堆和棉絮纠缠在一起的分泌物,分泌物还培养出了铜绿假单胞菌,这部分棉絮已经形成了肉芽肿,想必在他的耳朵里已然定居了一段时间。
哪想到,某一天小伙耳痒难耐,用棉签伸进去掏耳朵,一激灵之后顿觉舒爽,并没有发现拿出的棉棒头少了一点儿。那些残留的棉絮就在他耳道里安了家,和耳道里的细胞和细菌相爱相杀,越滚越大,最后把地盘伸到了隔壁的脑组织,在硬膜下定了居,把感染带到了中枢神经系统。
一个棉棒引起的中枢感染,想想就不寒而栗。幸运的是,在手术去除异物,外加两个月的抗生素治疗后,这个青年没有留下任何脑部的后遗症,听力也恢复了正常。最重要的是,他再也不会用棉棒掏耳朵了!
如何正确的掏耳朵
对那些因为耳垢过多而听力下降、瘙痒难耐、耳痛耳胀的人们,有三种推荐的治疗方法:耵聍溶解剂、耳道冲洗以及医疗手法清除。
就耵聍溶解剂而言,不同耳道状态的人需要用不同类型的溶解剂,油腻的用含有过氧化氢的制剂,干燥的用油性的制剂,而且不能连续用4天以上,具体情况需要听从耳鼻喉专科医生的指导。而耳道冲洗以及医疗手法清除都是需要去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的,你自己很难掌握合适的“注水压力”或者“抽吸力度”,处理不当会造成并发症。
没有耳部疾病的前提下,那些耳垢特别多,不定期耳朵奇痒无比的人,可以把矿物油浸湿的棉球放在耳朵浅处一刻钟,帮着液化耳垢,从而有利于耵聍的排出。对于长期耳机*来说,减少耳机的使用时间,晚上8小时给耳朵一个休息的时间,或许会有奇效。
去医院请专业医生清理,永远是最优先推荐的办法。不过,能不能先行一招,防患于未然,医院掏耳朵的次数?
另外,有时候你忍不住挖耳朵,其实不是因为耳垢过多,而是因为耳朵发痒。去医院检查下你有没有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吧。你也许需要一管对症的药膏。
最后,切记,切记,切记,耳朵痒一定要管住自己的一双手,远离棉签,珍爱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