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爱耳日
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竟是因为平时总做这6件事!
今天是3月3日,是我国的第21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过一组数据,在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约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如果不积极干预,预计到年,会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也就是说,听力下降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一代早已悄然加入行列。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以为意的伤耳习惯,时间久了会对听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要知道,听力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恢复到原先的正常水平。
这6个伤耳习惯,赶紧改!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或者打电话
有些人喜欢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私家车里听音乐,由于音量需要调整到可以掩盖交通工具的音量,所以分贝数会比安静时高很多。长时间暴露在这种条件下,很容易损害听力。
也有些人喜欢煲电话粥或者开电话会议,一打就是几十分钟甚至1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害听力的有害途径,还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习惯用硬物掏耳朵
我们的耳道是有自排自洁功能的,大部分耳道分泌物可以自行排出,如果没有耳部不适,尽量不要去掏耳朵。更不要用牙签、发卡、火柴棍等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的东西掏耳朵。
▼擤鼻涕姿势不正确
很多人擤鼻涕都用两个手指捏住两侧鼻子,用力将鼻涕擤出。但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耳、鼻、喉是相通的,如果压力太大不能从鼻子释放就会走到耳朵和喉咙。一旦用力过猛可能造成鼓膜穿孔。
▼乘坐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听到的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时应注意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必要时使用药物以收缩血管。
▼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
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游泳池的水中有很多细菌,对于抵抗力弱的人群,很容易感染,造成发炎。
▼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目前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原因在医学上还不是很明确,可能与熬夜、工作压力、长时间疲劳、睡眠不足等有关。而且人在高度紧张时,耳朵血管会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
年轻人该如何保护听力?
▼远离噪音,保持在听力安全范围
(1)远离接触噪音源头,如燃放鞭炮等。
(2)如果经常去酒吧、演唱会、体育赛场等嘈杂场所,可佩戴耳塞甚至降噪耳机。降噪耳机可将环境声音降低15-20dB。
(3)飞机飞行时,建议咀嚼如口香糖等食物,不仅可以缓解起飞及降落时耳朵的不适症状,也能有效减轻噪音对耳朵造成的伤害。
(4)在安静状态下欣赏音乐的同时,确保电子音频设备的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在嘈杂的环境建议取下耳机。
▼限制接触噪音的时间
(1)双耳轮替接听电话。若长时期使用固定一侧耳朵接听电话,则会提高该侧耳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2)在声音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减少接触噪音的时间。
(3)电子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每次应不超过一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