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
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在我国,
随着二胎*策的开放以及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
听力损失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听力损失直接影响着人与人的交流,
对于个人生活、学习、就业以及社交等
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那么,听力损失是如何界定的?
有没有统一标准呢?
世界卫生组织对听损程度的
等级划分如下
通过对不同环境说话声音的敏感度可大致判断听损的程度:
轻度
听悄悄话有困难;
中度
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重度
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极重度
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日常生活中如何
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呢?
(1)避免长期、过度地暴露在音量过大的环境中。如KTV、设备噪音较大的工厂、建筑工地等。
(2)减少耳机使用时间,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听耳机导致听力受损的现象,专家建议,在使用电子设备听音乐时应遵循“60~60~60”原则,即戴内置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3)情绪稳定、规律作息
情绪不稳定、生活不规律都有可能影响到内耳循环系统,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4)改掉掏耳朵的坏习惯
挖耳勺等异物会破坏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损伤、出血、感染,导致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
如您的耳朵有任何不适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在没有确诊前切勿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系—
撰文:陆渊平
编辑:坚利珍
编辑:向蓉蓉
审核:杨秀仪
监制:周玲
监审:丁美玲
医院订阅号
科普、专家、院内实时资讯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