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娃大路上,感冒绝对是家长最容易碰到的头号敌人。
感冒发烧太常见,因为太常见,所以很多家长应对起来都很得心应手,也很有把握。
可感冒导致的中耳炎,很多家长都没有重视,甚至和感冒混淆,一旦混淆,把中耳炎也当感冒对待,不及时治疗,后果可能很严重。
这不,就有一位宝宝豆豆,13个月,因为感冒后家长没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导致了鼓膜穿孔。
豆豆感冒反复发烧5天,还鼻塞、流涕。直到孩子左侧耳朵开始流脓。”并且哭闹不止,家长这才觉得不对劲,带孩医院。
主治医师李萍查体时发现,豆豆左耳道充满了脓性分泌物,耳道壁及鼓膜根本看不见。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升高到正常值的2倍,C反应蛋白达到正常值的22倍。
考虑到豆豆反复发烧,月龄较小,感染比较重,紧急转住院治疗。豆豆住院后,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最后经过抗感染、清除耳道脓性物、耳部理疗等一系列治疗,豆豆耳道流脓情况逐渐好转。6天后,豆豆痊愈出院。
儿童耳痛常见原因有哪些?
1.急性中耳炎症,是儿童耳痛最常见原因。患儿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哭闹不止,有时可伴发热、呕吐等。2.大疱性鼓膜炎,常有上呼吸道病*感染前驱症状,症状为耳深部刺痛,鼓膜表面起泡。3.急性外耳道炎,除了耳痛还伴耳廓牵拉痛,发病前有不洁掏耳史。4.耵聍栓塞,洗头或游泳时耳道进水后耵聍膨胀压迫外耳道,可导致阵发性耳痛。此外儿童感冒时乘坐飞机,飞机上升或下降时气压急剧变化也会导致耳痛。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风险
婴幼儿抗感染能力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脓*血症、急性乳突炎、骨膜下脓肿等颅外并发症,而且其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建立,可能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液体没被吸收,可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发育。
3点建议预防中耳炎
2-4周岁的孩子是急性中耳炎高发人群。宝宝得中耳炎多与感冒有关。眼下,天气转凉,温差较大,孩子们感冒的几率增加,因为鼻子、耳朵之间有咽鼓管相通,如果鼻咽部感染和不正确擤鼻涕,细菌会从鼻腔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另外,喂养不当、呛奶是低月龄宝宝得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李莉萍提醒家长:要增强孩子体质,避免感冒;一旦孩子有鼻塞、流涕症状,尽早就诊,合理用药,及时缓解鼻部症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减轻病症,避免并发症;家长给孩子喂奶时,应让其保持斜坡式姿势,不要平躺,否则乳汁可直接流入中耳,导致中耳炎。日常生活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