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五章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TUhjnbcbe - 2022/4/22 23:53:00

第五章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学习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2.掌握托幼园所常见的安全措施。

3.掌握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

4.掌握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

5.掌握急救的原则。

6.了解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简单处理及预防。

7.了解常用的护理技术。

一、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安全教育

1.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1)幼儿运动功能不完善。

(2)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3)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

(4)托幼园所管理不善,保教人员缺乏责任感。

2.托幼园所常规的安全措施

(1)环境设施要安全。首先要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活动场地经常打扫;托幼园所建筑房不宜超过两层;家具、玩具要牢固,没有尖角和裂缝;门上不宜加设弹簧;电灯开关要安全;危物品放置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要妥善保管药品、有*物品。托幼园所要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一是保证幼儿用药安全,二是防止幼儿吃错药。

(3)要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4)加强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安全管理。包括来园环节;盥洗环节;户外活动环节;学习活环节;游戏环节;午餐与午睡环节;离园环节等的安全管理要求。

录,了解出勤情况。

3.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

(1)教育幼儿遵守各种安全制度。

(2)教育幼儿懂得“水”“火”“电”的危险。

①防水知识:教育幼儿不要在距离水边较近的地方玩耍;游泳时注意安全;遇到同伴溺水,要学会呼救。

②防火知识:教育幼儿不要玩火,不靠近火源,着火了要赶快告诉成人;有简单的防火知识,知道火警电话是;知道水、土、沙子都能灭火;见到点着的烟头和小火苗要踩灭它。

③防电知识:教育幼儿不玩弄电器开关、插头、插座等,不摆弄电器,不靠近电源;知道电的标志,见到高压电标志要远离;让幼儿知道雷电天气不要看电视,并提醒成人拔插头;在室外遇雷电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旷的高地上行走,以免发生被雷击的意外;不要爬到电线杆上玩耍,不要捡拾掉在地上的电线,也不要靠近电线,以防触电。

(3)教育幼儿不做有危险的事。

(4)教给幼儿有效的自救知识。

(5)教会幼儿防走失、拐骗等自我保护技能。

二、常用的急救技术

1.判断伤情的轻重

(1)依据发生意外的原因判断。

(2)依据伤者的情况判断。

①呼吸的变化。

②脉搏的变化。

③瞳孔的变化。

2.急救的原则

(1)挽救生命。呼吸和心跳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心跳若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看

危险;超过10分钟则很难起死回生。

(2)防止残疾。

(3)减少痛苦。

3.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简单处理及预防

(1)小外伤

①跌伤。跌伤在幼儿意外伤害事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夏季更为常见。

跌伤见并发症为脑震荡。(如果皮肤未破,伤处肿痛,颜色发青,可局部冷敷,防止皮下继续出血。24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吸收,减轻表面肿痛)

②割伤。(小的伤口用压迫止血法)

③挤伤。

④刺伤。

⑤眼外伤。

小外伤的预防:教育幼儿不要玩尖锐的物品,锥、针、铁丝要严加保管;不要让幼儿接触乙醇、石灰、水泥等化学物品;户外活动应注意安全,以防跌伤出血;定期做好大型玩具的修缮工作;室内或楼道、走廊湿滑时,或下雪、雨后走路通道铺设纸板、草袋;装修地板应选用粗糙防滑材料。

(2)动物咬伤

①虫咬伤

包括蚊子、臭虫等咬伤;*蜂和*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蜇伤;蜈蚣咬伤。

虫咬伤的预防: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生的场所;注意幼儿卫生;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②宠物咬伤

宠物咬伤的处理:凡是被狗、猫咬伤,医院找医生诊治,而是应立即就地彻底清洗伤口、冲洗伤口一是要快;二是要彻底;三是伤口不可包扎。

宠物咬伤的预防:不要让幼儿单独与宠物相处;教导幼儿不要去碰别人的宠物;家养狗要定期注射疫苗;最简单的方法是不养宠物。

(3)异物入体

包括:外耳道异物,鼻腔异物,咽部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眼部异物。

异物入体的预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时细吞慢咽;告诫幼儿不要将别针、硬币、纽扣等物塞进鼻孔、耳朵或放在嘴里玩。不要给年龄较小的幼儿吃花生米、瓜子、豆子、果冻等,以免发生意外。

(4)烧(烫)伤

烧(烫)伤的损伤程度:一度烧(烫)伤(表皮受损)、二度烧(烫)伤(表皮全层和真皮一部分受损)、三度烧(烫)伤(全层皮肤或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烧伤)。

烧(烫)伤的预防:教育幼儿不玩火,炉子周围应有围栏;开水、热饭、热汤应放在一定地方以防幼儿打翻;手提开水时,要提防幼儿从旁边突然冲出来;给幼儿洗澡时,应先倒凉水,后热水。

(5)扭伤和脱白

扭伤多为软组织受伤,可用冷水敷于患处。

脱曰:常见的有肩关节脱臼和桡骨小头半脱位(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

扭伤和脱白的预防:活动前,应组织幼儿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开展幅度大的运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要“放手不放眼”,防止扭伤和脱臼;教师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提起幼儿的手臂,不能用粗暴的动作为幼儿脱衣服。

(6)中暑、冻伤

中暑是指因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或处于高温环境中,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引发的急性疾病。

冻伤分为全身冻伤和局部冻伤。

中暑、冻伤的预防: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注意增加液体的摄入,不要等到幼儿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夏季幼儿宜穿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高温时应减少户外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应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7)惊厥(抽风)

惊厥为学前儿童常见急症。多见于高热39℃以上、代谢紊乱。急性传染病和癫痫也可引起惊厥。

惊厥的预防: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注意营养,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并注意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让幼儿饥饿,以免发生低血钙和低血糖惊厥;幼儿感冒时要补充淡盐冷开水,及时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烧药,以防体温突然上升引发惊厥。

(8)骨折

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骨折的处理:骨折的处理原则是使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不使骨折再加重,这种处理叫“固定”。

骨折的预防:教育幼儿走路时要小心,遇到障碍物要绕过障碍物行走;上下楼梯时,要一格一格走,不要从楼梯上向下跳;玩游戏时要团结友爱,不要争抢玩具或打打闹闹,以防碰伤造成骨折;饮食中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多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既能锻炼骨骼、肌肉的韧性,又能使皮肤充分暴露在阳光下,促进钙质的转换和吸收,以利于新陈代谢。

(9)触电

触电的预防:对幼儿园中易发生触电的隐患要及时检修;雷雨时不要让幼儿待在树下、电线杆旁避雨,以免雷击触电;教育幼儿室外玩耍时,不要爬电线杆,遇到落在地上或半垂的电线时,一定要绕行,因为那可能是带着高压强电的电线;告诉幼儿千万不要用湿手去开灯、关灯或者接触其他电源开关。

(10)溺水

溺水为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夏秋季多见。

溺水的处理:积极抢救,使幼儿脱水上岸;保持幼儿呼吸道畅通;倒水;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急救。

溺水的预防:教会幼儿游泳和游泳的规则,让幼儿知要在没有成人看管下单独游泳;冬季避免幼儿在冰上步行、滑冰或在薄冰上骑车,以防掉入冰窟

窿;幼儿在水周围的时候,教师要时刻严密监护。

(11)急性中*

①煤气中*(一氧化碳中*)。

煤气中*的预防:幼儿园避免长时间在室内生炉子,用煤炉要有烟囱;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②误服*物。误服*物的预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妥善保管幼儿园的各种杀虫剂、灭鼠药及各种药品。

(12)鼻血

鼻血的处理:填塞止血和捏鼻止血。

鼻血的预防:注意幼儿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瓜果;控制幼儿的剧烈运动,避免因磕碰而出现鼻腔局部出血的现象;纠正幼儿挖鼻、抠鼻等不良习惯。

(13)晕厥

晕厥是由于短时间内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症状。

晕厥的预防:注意营养,有规律地进食,生活节奏正常;适度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一旦发现幼儿晕厥,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最好到门诊做个检查,确诊是否患有血管迷走性晕厥或其他疾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三、常用的护理技术

1.测体温

(1)幼儿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为36℃~37.4℃。

(2)幼儿测体温常用腋表,测前需使水银线到35℃以下。

(3)幼儿园也可用红外线耳温计。

2.冷敷法

(1)冷敷法是将冷的物体放置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等作用的一种方法。

(2)幼儿体温超过39℃就属于高热。

(3)降温措施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

3.热敷法

热敷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挫伤、肌肉撕裂伤、内出血时,开始用冷敷,2~3天后进入恢复期时,应使用热敷。

4.喂药

5.滴眼药

滴眼药前,一定要核对药品名称,防止用错药。

6.滴鼻药

7.滴耳药

8.简易通便法

(1)肥皂条通便法。

(2)开塞露通便法。

(3)手扣大便法

请扫码答题!尽量多答几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章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