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师之道耳部MR成像技术
TUhjnbcbe - 2022/7/4 18:25:00

听不见了、听不见了、听不见了!!!

常言道,老人年纪大了,耳朵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可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小孩子也经常出现听力的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如今,全民手机、耳机、口罩三件套必备,据WHO预估,至年,全球将有接近25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当听力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检查呢?核磁共振不知道做耳朵合适不?

本期大师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张宗锐教授,其指导发布的耳部核磁成像报道,将为我们揭晓磁共振的奥秘!

耳部病人越来越多、病因越来越复杂;

耳部结构复杂、细微;

明确核磁检查特点和注意事项,制定临床检查方法。

耳部核磁成像特点

耳部结构细微、复杂,由骨、气房、神经、血管、软组织、淋巴等组成,需要薄层扫描、高清成像,核磁共振薄层扫描可清晰显示耳部结构(如下图示);核磁共振多对比度、多参数,多技术应用可很好解决耳部复杂结构;

核磁成像时间长、扫描技术要求高,病人需配合防动、防噪声、禁忌症筛查(如过敏史、心血管功能、有无人工耳蜗植入或其他)、合理摆位、充分沟通等。

耳部核磁成像适应症

感音性神经聋-耳蜗、蜗轴或蜗神经病变导致。病变可发生于颞骨、内耳道、桥小脑角或脑干等。

传导性神经聋-声音传导路径异常。常见疾病包括继发性胆脂瘤、慢性中耳炎、外耳发育畸形、窗型耳硬化和胆固醇肉芽肿、前庭窗闭锁、先天性胆脂瘤等。

颞骨病变及其他-包括Bell麻痹、颞骨骨折、胆脂瘤、神经鞘瘤、静脉畸形、颈静脉球瘤、脑膜瘤、转移瘤、中耳横纹肌肉瘤和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常用检查序列及参数设置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3TMRI耳部扫描参数

——耳部3TMRI规范及常见病变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年12月第25卷第6期

定位像要求

推荐方案-双定位像对称扫描

3-plLocT2SSFSE:三平面定位

1-plLocT2SSFSE:在三平面中横断面的基础上扫描对称的冠状位图像

脑脊液耳漏定位

CORT2\COR3D重T2序列

特殊要求:

T1WI肿块内有高信号影,最佳断面T1WI压脂;

有肿块但不能行增强扫描,T1WI没有高信号影时,最佳断面T2WI压脂。

内耳、内听道病例展示

脑脊液耳漏

患者女,1岁,耳聋,临床怀疑脑脊液耳漏。行MRI内耳水成像检查。

内耳水成像示左侧内耳道脑脊液信号经耳蜗、前庭与中耳乳突相连。左侧中耳乳突见T2WI高信号影充填。

内听道占位

占位性病变常规需增强、采用水脂分离序列;

弥散采用非EPI采集的DWI,减少变形和磁敏感伪影。

右耳先天发育畸形

男,8岁,右耳听力下降、右侧内听道、内耳结构发育异常。

FOCUSCUBET2isotropic0.6mm

FOV:16×19.2matrix:×

HyperSence=1.2TA:2`50``

压缩感知技术省时、高清显示:右侧内耳发育畸形,前庭彭大,耳蜗未发育,只有后半规管,前庭神经未见分支,面神经未见,听神经细小。

内耳淋巴造影病例展示

梅里埃病,右侧椭圆囊扩张

钆剂注射法:

鼓室法:有创

a.鼓膜穿刺法

b.靶向圆窗和卵圆窗内给药法

经咽鼓管给药法:无创

静脉注射法

CASE

胆脂瘤加扫非EPI采集的DWI

胆脂瘤

扫描方案同占位性病变,适用情况为:

耳镜或CT检查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为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评估有无内耳或颅内并发症;

临床怀疑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排除鼻咽部肿瘤等;

耳镜或CT发现中耳肿物。

鼻咽癌致中耳乳突炎

ConventionalDWI/FOCUSDWI/PROPDWI对比;

PropDWI采用自旋回波读取,明显消除磁敏感伪影,特别是DUO技术的加入,让扫描时间成倍减少,完全消除了临床对于扫描时间的顾虑,对于颅底、鼻咽等部位弥散成像效果显著。

ZTECT对比;

红箭头:面神经管水平段下壁骨质破坏;蓝箭头:面神经管垂直段骨质完整;

红三角:ZTE清晰显示听骨链(锤骨、砧骨)结构,可与HRCT媲美。

CASE

外耳道占位

扫描方案同占位性病变,适用情况为:

外耳道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持续性耳痛、面神经或后组颅神经麻痹;

耳镜或CT检查发现外耳道肿物等。

CASE

患侧斜SAG增强

面神经炎或外伤

适用情况为:

颅面部外伤后伴面瘫且CT未见明确面神经管骨折;

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伴面瘫;

耳面部疱疹伴患侧面瘫;

无明确原因的面瘫;

面肌痉挛等。

面神经鞘瘤

患者女,55岁,左侧面瘫20年

面肌痉挛

患者女,65岁,左面肌痉挛。Fiesta-C和3DMRA薄层图像示左迷路动脉紧邻面神经。

序列推荐:AxT1\AxT2\AxFIESTA-Cor3D重T2序列\Ax3D-TOFMRA(option)\CORT2

神经血管融合

压缩感知极速高清Ax3D-TOFMRA与AxFIESTA-C融合,更利于显示神经血管关系。

侧颅底分为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岩尖及岩枕裂区。扫描方案同内耳占位病变常规增强。

扫描适用情况:

听力下降伴或不伴眩晕;

搏动性耳鸣;

面部疼痛;

咽喉麻痹、味觉减退;

声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转颈、耸肩无力;舌肌瘫痪、萎缩、伸舌一侧偏斜;

CT检查发现内听道、颈静脉孔扩大、颅底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

CASE

桥小脑角区占位

耳部核磁共振成像总结

重视定位像的扫描,保证图像高度对称显示。

常规序列层厚不宜太大(3mm)。

占位性病变DWI必不可少,选择使用非EPI采集的DWI(失真和伪影少)。测ADC值。

面瘫和面肌痉挛方案不同,不可等同对待。

平扫T1WI内耳迷路存在高信号时,增强有助于鉴别迷路炎和迷路出血。

注重新技术开展,如ZTE\内耳淋巴造影\压缩感知高清血管\局部高清容积成像等。

本期磁共振扫描技术指导老师

任泽平

一个踏踏实实做培训的人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师之道耳部MR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