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掏耳朵
问题分析:
(1)如果使用未经消*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2)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建议指导:停止掏。有耳鼻喉科的,医院清理下。就可以啦。
(3)如果我们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霉菌带进外耳道,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
(4)清洁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去卷几下,把耵聍清理出来。由于鼓膜位于距耳道口2.5cm~3.5cm处,骨性耳道皮肤菲薄易受伤害,故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
(5)现在很多宝宝看不得宝宝耳朵里面这样,耳屎的存在,但是我也建议你,等宝宝长大点再掏。
(6)俗称的耳屎,临床上就做耵聍,其实是耳道里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产物。人体的外耳道耵聍腺其实是由汗腺变异发展而来,但是耵聍耳屎到底有什么作用,其实主要有两大类的作用,第一、耳屎是微酸性的产物,能使外耳道处于偏酸性的环境,外耳道环境维持健康就要求微酸性。在临床上,急慢性外耳道炎症、真菌性外耳道炎,有研究认为不是发生了感染,主要是外耳道的酸性环境发生了变化。治疗的根本措施其实要重返
外耳道的酸性环境,例如硼酸洗剂等。第二、耳屎有轻微的异味,微臭味,可以对微小的昆虫类产生防御、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