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也都出现过耳部不适。就拿耳鸣来说,有相关调查显示,国内1.3亿的耳鸣患者中,中青年患者就已接近1亿人次。
如果你发现,最近耳朵总是发痒,用挖耳勺或者棉签都无法止痒,而且耳屎还特别多,怎么都清理不干净。其实,这不一定是由于你长时间没掏耳朵的原因,还需要结合其他伴发表现,看下是不是由于这2种耳疾引起。
1、中耳炎
除了耳朵发痒,还会有耳朵的隐隐作痛,可谓持续的,也可以是一抽一抽地疼。再一个,你可能会感觉到耳内有出现了“嗡嗡”声或者听到流水样的“哗哗”声。
还可有听力减退,这主要是由于耳蜗内存在积液,当头下低或向左向右偏时,听力或可暂时改善。因为常常一耳患病,另一耳正常时不容易被觉察,若任其发展,则并发危害较大,比如发生颅内感染。
2、霉菌性外耳道炎
和霉菌性阴道病差不多,这种外耳道炎也是感染了霉菌而导致。如果出现耳朵内瘙痒止不住,当用手或者挖耳勺去抠,还会出现耳内疼痛和烧灼感。检查时可发现白灰色或*色膜状物,揭开可见内里红肿、充血。
霉菌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因为耳内不怎么见光,加上又潮湿的话,那就给了霉菌生长的机会。比如洗完澡不擦干耳朵或者本身有脚癣,手摸了脚丫后又去挖耳朵,就可能感染。
哪些原因容易诱发中耳炎?
中耳炎的常见患病人群是婴幼儿,但是成年人也会得。由于小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如果耳朵发痒,就会下意识用脏手去抠挖,一旦被抠破,就可能发生感染而导致中耳炎。也可能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宝宝平躺着吃奶时,就容易让奶汁进入咽鼓管后呛入中耳而诱发中耳炎。
怎样预防中耳炎?
1、正确擦鼻涕。擦鼻涕时不能用力过猛,不然擦破了耳内皮肤,容易导致耳部感染。再者,给婴幼儿喂奶时不要用仰卧的姿势。婴儿的咽鼓管平直,奶液较易经这里流入中耳。
2、如果孩子经常会抱怨说耳朵痛,耳朵涨涨的不舒服,或者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经常抓挠耳朵,近期听力比以往下降等,作为家长要引起注意。
怎样预防外耳道霉菌病?
尤其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耳朵内的分泌物也可能会有所增多。所以首要的是要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比如不要用不卫生的未经清洁过的挖耳勺或镊子挖耳朵。另外,如果喜欢游泳的人,要提前准备防水耳塞或者游泳专用的护耳帽。
当然,如果是沐浴时使用的沐浴露或洗发露不当,也就是说含有的某些成分会让皮肤过敏,那么当洗澡的水不小心进入耳朵内,也会让耳内皮肤发痒。这时应及时用干毛巾轻轻擦拭耳外和耳内。
另外,有些人喜欢洗澡时用花洒冲淋面部,这种做法不可取,会导致耳鸣,耳内闷胀等不适。如果一时情急用了不干净的挖耳器,又用力过大,就可能弄破鼓膜而引发耳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