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很多人总认为是耳朵里面多了脏东西,一定要把它清除干净才好。
反正就是有事没事掏掏耳朵,而且花样那真不是一般的多。
左掏掏、右掏掏、棉签掏、耳勺掏……
总之一句话,掏到根本停不下来!
特别是不经意间掏出一块完整的耳屎,仿佛自己发现了稀世珍宝,那种心情简直是美滋滋。
甚至有一些家长定时定期地给孩子用棉签掏耳朵,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说,这样的方式真的安全吗?
其实,掏耳朵这真不是一件小事儿,曾经就有掏耳朵导致颅内感染的报道……
耳屎真的有必要掏吗?掏耳屎的正确方式又是啥?今天必须科普一下。
耳屎是啥?
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其实是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的。
耳屎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
1)使耳道保持润滑湿润,这样能避免耳道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还能保护耳膜避免受沙石、水滴的破坏和刺激。
3)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耳道内部免受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
耳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人几乎没有耳屎?
耳垢是怎样产生的?
耳垢主要由脱落的皮肤细胞、汗毛以及耵聍腺分泌物等组成。耳垢过多或者变得坚硬,容易形成栓塞状堵住耳道,导致疼痛、感染、发痒、耳鸣,或者出现耳胀感。严重者会眩晕恶心,甚至由于耳压改变而刺激到耳神经引发咳嗽,甚至听力丧失。
经常掏耳朵竟会导致颅内感染?
建议大家不要把掏耳朵当成习惯,也不要轻易尝试街边的掏耳朵体验。
此外,更不建议给儿童掏耳朵,因为他们不仅耳道窄,而且耳道内的皮肤也很脆弱。
经常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的自然屏障,引起人体疾病,比如:
1)掏耳朵最常会引起耳道湿疹;
2)掏耳时不慎被人撞到,棉签或耳勺会直接捅破耳膜,可导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3)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肤受损,引发外耳道炎,出现疼痛,严重时会流脓;
4)掏耳朵过深,可能会伤及鼓膜,出现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5)掏耳朵确实会导致颅骨感染。用棉纤掏耳朵时,棉签纤维会不断在耳道内聚集,时间久了会导致局部溃烂,引起耳后颅骨的感染。
如果真的想掏耳朵,也不要用棉签伸进去掏。这是因为,棉签容易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形成耳屎堆积,此外,可能对耳朵造成损伤,例如刺破耳膜。
棉签掏耳致颅内感染
不少人习惯用棉签掏耳朵、清理耳垢,英国一名男性也爱这么做,结果导致颅内感染,引发癫痫。耳鼻喉专家告诫:别用棉签掏耳朵!
据媒体报道,这名男性现年31岁,用棉签掏耳朵时不慎把一点棉絮落在耳道内,引起感染,逐渐蔓延至大脑而引发癫痫。他的主治医生、医院耳鼻喉专家亚历山大·查尔顿说,患者出现坏死性外耳道炎,癫痫发作可能是由感染产生的*性或者对大脑的压力引起。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随后做手术取出了棉絮。幸运的是,患者在住院治疗一周,接受抗生素治疗两个月后,听力和大脑组织没有留下后遗症。
这一病例由最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载。查尔顿说,估计这名男性再也不会用棉签掏耳朵了。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建议,别用手指或棉签等清理耳垢,因为这类做法弊大于利。耳垢通常是会自动掉落的,如果发生耳垢堵塞耳道的情况,可以往耳内滴两至三滴橄榄油或杏仁油,一天两次,连续数天,大约两周后耳垢会掉出。
如何正确掏耳朵呢?
一般来说,耵聍,俗称“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而自行脱落,所以并不需要频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
另外,一些金属、塑料材质的掏耳勺质地坚硬,容易对耳道造成损伤;指甲缝易藏匿细菌,不宜用来掏耳朵。
网友评论:
我吃东西的时候,会不会掉出来一块耳屎到碗里面?
就是舒服嘛,不掏了还不行吗
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好舒服
不掏吧,实在痒,要是掉在耳朵外侧又影响形象,掏吧,又怕出问题,南南南
大大的赞同。左耳就是小时候被舅妈使劲掏到痛哭,然后就基本上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昨天给我儿子掏耳朵,他就老躲,看着耳朵里那一堆耳屎真是忍无可忍啊!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孩子不愿意掏,听力没问题不难受就好。
来源:综合科普中国、北京日报、微博网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