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朵好痒啊,你帮我掏一下吧”
“好啊。诶?你的耳屎怎么是湿的?我们的都是干的”
“啊!那该怎么办啊?”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掏过耳朵。耳屎比较常见的就是片状、或是颗粒状的干性耳屎。很少是湿湿的,有人就会担心是不是耳朵生病发炎了,所以会流出脓。也有人会担心是不是掏耳朵的次数太少了,耳屎积留在耳道里引起了细菌感染。于是,就开始频繁地掏耳朵。
那事实是不是就是如此呢?其实,频繁地掏耳朵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湿湿的耳屎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多了。其实,这种湿湿的耳屎是正常情况。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会有这种湿湿的耳屎,这是因为他们是“油耳”。
人的脸部皮肤有油性、干性之分,耳朵也有。这也是由于油脂分泌过多引起的。不过,这种油耳一般不会一直出现。受内分泌影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的比较多。
除了这种先天性的,经常掏耳朵也会导致出现油耳。因为耳屎的形成原因是分泌物和一些灰尘。经常把耳屎都掏完,身体就会频繁地进行分泌补充。还未来得及干燥,就又被掏出来了。
经常掏耳朵,有必要吗?
其实,虽然耳屎里含有灰尘、皮屑,很多人有洁癖,知道耳朵里有脏东西就忍不住去清理。但是事实上,过于频繁地去清理,不仅仅不会保护耳朵免受细菌感染,反而是有利于各种细菌在耳朵里生存。因为耳屎有它自己的作用,可以杀菌。经常掏耳朵会对耳道粘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容易造成伤害。
此外,耳屎还可以保护听力。人之所以能够通过耳朵听到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因为声波在振动鼓膜。一旦声波过强,就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对于可以预知的声音,我们可以知道它的大小,也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保护耳朵。但是对于雷神、爆炸声等等这种无法及时预知的声音,就会容易对鼓膜造成伤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伤害。
掏耳朵的不同方式
对于掏耳朵,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方式。有的人耳朵痒了,不拘小节,用手指甲随便一掏就可以了。有的人会用棉签来掏,感觉很舒服。其实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并不适合,不仅清理不干净,还容易伤害耳朵。
对于耳屎,掏的次数也不能太多了。一个月一次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耳朵没有感觉很痒的话,也可以选择不掏。在工具的选择上,也做好使用专门用来清洁耳朵的工具。不然的话,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