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给宝宝洗澡时,这5个部位,不需要清洗得太
TUhjnbcbe - 2023/3/15 20:20:00

许多家长特别注重卫生,尤其是宝宝的身体上的卫生,让家长操碎了心。但是有些家长却发现,明明自己每次都把宝宝收拾得干干净净,宝宝却总是生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我身边就有一个因为太爱干净,引起宝宝生病的例子,阿花是我的朋友,家里有一个刚满2岁的宝宝。

阿花是一个有轻度洁癖的人,平日里在家闲着没事,就会把屋内的角角落落打扫得一尘不染。

生了宝宝以后,阿花更是将自己的洁癖发挥得淋漓尽致,宝宝身上有一丁点儿脏东西就会受不了,频繁给孩子洗澡、洗手。但是没想到,阿花对宝宝过度的“关爱”竟是宝宝致病的原因之一。

医生告知阿花,平日里再爱干净,也不能给宝宝频繁地洗澡,尤其是宝宝身上这5个部位,一旦清洗过度,反而更加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一、宝宝身上不能过度清洗的5个部位

1、宝宝的肚脐

新生儿刚出世时,肚脐上会有大量的污垢,这些污垢对于新生儿来说,可以起到保护脐带的作用,家长千万不要因为看不惯脏东西,而把新生儿肚脐上的污垢清洗掉,这样会影响到宝宝的脐带恢复。

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将他的脐带剪断,这个时候的脐带看起来是比较脏的,但只要等到脐带慢慢结痂之后,脐带就会自动脱落。

2、宝宝的乳痂

乳痂又称为头皮乳痂,通常新生儿出生后,头部都会带着一层乳痂,乳痂看起来有点像斑点或者是鳞块状的东西。

一般是正*色或者浅褐色,普通的乳痂对宝宝的身体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家长不用担心,乳痂会从宝宝出生后,一直长到到宝宝出生后三个月,时间一到就会自动脱落、消失不见。

由于乳痂长在宝宝的头部,有些家长会觉得太难看,总是忍不住动手帮宝宝清洗掉,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宝宝的头部不能过度清洗,一般3天左右清洗一次头部即可,在清洗的过程,宝宝头上的乳痂会一点点的掉落,家长没有必要强行给宝宝清洗,强行清洗反而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一定的坏影响。

3、宝宝的耳朵

人的耳朵只要隔一段时间不进行清理,就会容易堆积很多污垢——耳屎,家里有小宝宝的家长,一旦看见宝宝的耳朵里有脏东西,总是忍不住想动手去给他们掏干净。

但是宝宝和成年人不一样,尤其是年龄小的宝宝,不能频繁地清洗耳垢,这个阶段的宝宝的耳朵很娇嫩,过度清理耳垢,会使宝宝的耳道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宝宝年纪还小的时候,家长不必太过操心耳垢会给宝宝的听力造成影响,更不需要家长频繁地给宝宝清理,宝宝的耳屎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行脱落了。

如果有洁癖的家长,觉得宝宝的耳屎太多,一定要清理的话,可以选择用棉签沾湿,在宝宝外侧的耳朵轻轻擦拭,注意,一定不能深入清理,否则可能会造成感染。

4、宝宝的私处

家长们对宝宝的私处特别注意,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都会刻意将宝宝的私处清洗几遍。除此之外,宝宝不管是大便或者小便,讲究的家长也会端来一盆热水给宝宝清洗私处,生怕宝宝私处不干净。

尤其是,有时候宝宝进食太多,大便、小便的次数就会增加,如此一来,家长给宝宝清洗私处的次数也增加。

家长认为,宝宝每次排泄完清洗私处是有益无害,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过度给宝宝清洗私处,会使得宝宝发炎感染的几率增大。

尤其是家里有女宝宝,家长在清洗女宝宝的私处时,不需要过度清洁,简单地将女宝宝的私处清洗一下即可。

另外,宝宝洗澡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家长在给宝宝进行全身清洗的过程中,要记得选用宝宝才能使用的婴儿沐浴乳,切不可给宝宝使用成年人的沐浴乳。

这是因为成年人使用的沐浴乳里含有的化学成分较多,可能会对宝宝细嫩的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过敏。

5、宝宝的鼻腔

家长看到宝宝的鼻腔里有分泌物时,总是忍不住用棉签去抠出来,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年龄小的宝宝的鼻子尤其敏感,鼻腔内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如果家长把握不好力道,就很容易戳破宝宝的鼻粘膜,导致宝宝流鼻血。

宝宝鼻腔内的鼻粘膜一旦遭到破坏,就会让细菌趁虚而入,从而引发鼻炎。所以家长一定要记得,不可随意给宝宝清理鼻腔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以帮助宝宝很好地阻挡灰尘,防止宝宝的呼吸系统遭到破坏。

结语:

无论是新生儿还是年纪尚小的宝宝,他们身体各方面的发育还不是很成熟,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都非常容易生病,许多家长认为宝宝勤洗澡,可以杜绝细菌的侵扰,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尤其是上面这几个部位,家长不要给宝宝过度清洗,对宝宝的健康有害无益,容易致使宝宝生病或者是引发过敏的症状。

家长一定要注意,平时也要多掌握一些育儿基础的护理知识,更好地保障宝宝的身体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宝宝洗澡时,这5个部位,不需要清洗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