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的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一批90后,开始聋了防止你的耳朵
TUhjnbcbe - 2023/3/17 20:29:00

继“脱发”潮后,一批年轻人已经开始“聋”了…

戴上耳机,刷着手机,尽情享受“一个人的孤独”,这似乎已经是现代年轻人的日常。

然而,随着耳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年轻人出现听力受损情况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在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组数据:

◆目前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因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如用手机耳机听音乐)而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到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或将增加至9亿多,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仿佛隐形了一般,被太多人视而不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听不清了,却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01耳机为什么会引起听力损失?

我们常说的因为耳机使用不当引起的听力下降,多数是造成了内耳毛细胞的损伤。

我们的每只耳朵里,大约有个微小的听毛细胞,它们是听觉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听毛细胞对于大的声音非常敏感,容易受损或死亡。(人类的听毛细胞缺乏再生能力,损坏一个,少一个。)

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进入耳内,这中间声音的高频部分已被空气吸收。

而依靠耳机传声,耳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声压就会直接进入耳内,集中地传到很薄的鼓膜上,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

这样就刺激了神经末梢,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极易出现听觉疲劳,听觉神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而且,很多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常高于安全水平,比如在嘈杂的地铁或公交上使用耳机,总会不自觉的调大音量,更是伤害听力。

02哪种耳机最伤听力?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耳机对于听力危害程度的大小的确不同。耳机是否给声音提供缓冲区域是耳机影响听力的关键。

在我们常见的平头式、入耳式、头戴式耳机中,入耳式耳机对听力的损害最大。

平头式耳机:佩戴在外耳道口,通常会在耳机头部套上一层海绵。入耳式耳机:亦称耳塞,在普通耳机的基础上,以胶质塞头插入耳道内,获得更好的密闭性。头戴式耳机:即戴在头上,外耳的通道口被耳机紧紧地塞住,几乎处于闭塞状态。

人体耳道的长度是2.5~3.5cm,当我们使用耳机时,引起共鸣的声波频率在Hz~Hz之间。

◆入耳式耳机

由于完全阻塞耳道,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腔室,引起共鸣的声波频率提升到了~Hz之间,此频段的声波从而被大大增强。也正是这一波段成为听力不可逆损伤的隐形杀手。

此外,由于胶质塞头几乎完全堵塞外耳道,声音没有出处,声音几乎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的损伤更大。

◆头戴式耳机

相较入耳式耳机的声波反射空间较大,鼓膜承受的压力相对小,所以其对听力的损伤较入耳式小,但由于封闭性较好,在相同音量的条件下,仍有大部分能量被鼓膜接收,听力损失仍然较大。

◆平头式耳机

由于位于外耳道外部,声音传导距离较长,封闭性较低,声音的高频部分较多被空气吸收,声源对鼓膜输出的能量较前两种耳机低,对于听力的损伤最小。

03骨传导耳机就不会损伤听力了吗?

近年来,骨传导耳机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新晋网红耳机。有些商家在宣传中称“骨传导耳机利用骨传导原理对声音进行传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损伤听力。”

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有两种听声方式,一种是空气传导,另一种是骨传导。

空气传导是通过声源引起空气中介质的振动,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振动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声音传给内耳。

自然状态下,我们90%都是使用空气传导进行聆听,传统耳机就是利用此方式。

骨传导则是声音的传导引起颅骨的振动,直接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经过内耳中的毛细胞进行声电转换进而为人感知。

骨传导耳机这是利用这个原理,在使用中能较好地避开传统耳机的缺点,如不用将耳机塞入耳朵,这样能有效避免细菌的侵入,也不会损伤耳道。另外,骨传导耳机属于开放式耳机,可使我们一直保持敞耳状态。

但是专家指出,无论是骨传导耳机还是气传导耳机,最后都是让内耳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引起听觉。

因此,无论是用哪一种耳机,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嘈杂环境中,依然会对听力有损伤。所以一定要控制好佩戴骨传导耳机的时间和尽力降低噪音。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骨传导耳机品牌,除了韶音、华为等,英国轻奢品牌KRETA也成为蓝牙耳机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最新款式KRETA

G2的以其超强的品质和不足千元的价格更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随着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广大消费者对既能听到音乐又能听到外界声音的骨传导耳机的需求与日俱增。又由于骨传导耳机相比较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的多种优势,相信英国轻奢品牌KRETAG2以及该品牌系列产品会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04如何预防戴耳机引起的听力损失?

有耳科医生曾建议过一个简单办法:戴耳机要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

另外,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到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每次戴耳机听音乐最好别超过40分钟。

所以,如果你此刻正戴着耳机,一定要记得掌握音量和时长。而且在户外和运动场景下一定选择骨传导耳机,降低封闭式耳机带来的巨大隐患。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批90后,开始聋了防止你的耳朵